昨天小区群里,有邻居问大家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,他亲戚家孩子从今年三月到现在,一直没找到工作,整个人都很焦虑。这一问,本来平时没什么人说话的群里,很快热闹了起来。
有人说,今年毕业的孩子真不容易,他在运营商国企下属的二级子公司产研院工作,现在招聘的话都招聘本科北大清华,以及霍普金斯这种水平的学生了。普通的 211 学校,连简历关都过不了,更不用说二本之类的学校了。
查了下,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大致有 1179 万,比去年增加了 20 多万人。这两年,年轻人的求职倾向普遍喜欢稳定和安全类型的,倒也可以理解,毕竟私企总传出来裁员的消息。所以,这时候体制内的单位就有了掐尖的资本。
晚上,和另外一个互联网大厂的朋友聊天,他说能进他们公司的校招生,都是“妖怪”级别的。公司 HC 不多,然而收到的简历却很多,这严重的供需不平衡,最终能够面试通过并且拿到 Offer,可不就得过五关斩六将。
他说只能庆幸自己运气好。他十多年前毕业,学校很普通,不过当时正逢移动互联网浪潮,几个大互联网公司正在快速扩张之中,他跳了几次槽,最终稳定在现在这家大公司。虽然内部也很卷,但好在工资不低,让一家人过个体面的日子足够了。
我问他压力大不大。他说,很大,明年合同要到期,不知道公司会不会续约。他们小团队 13 个人,其中有 3 个博士, 6 个海外硕士。几个新人还没组建家庭,在工作上可以投入比较多的时间,并且智力还高,他有种前浪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感觉。
真是不容易。
前两天,同事小盖讲他妹妹的故事。他妹目前在北京一家传统的企业服务公司里做项目管理类的工作。这工作吧,很琐碎,做 PPT,和人沟通,鲜有沉淀。感觉起来没什么核心壁垒,似乎谁都能做。
最近半年,他妹妹正在备考,后面想去欧洲读个硕士,然后看看能不能在那里工作生活。原因是北京很难留下来,即便留下来,感觉过得也很辛苦。老家的城市吧,她又没那么喜欢,不想回去。所以趁着年轻,就努力试试看能不能创造新的可能。
同事想听听我的建议。我呢,也不知道这种选择的对错,或者说其实没什么对错可言。年初我写过一篇文章:时代的落幕和开启。文中提到:“我们国家十九大时,就已经明确讲了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。这话虽然听着稀松平常吧,但掰开看,至少有两层意思:第一,高速增长的阶段彻底过去了。第二,高速度和高质量是两码事。”
最近几天,我有一种莫名的时代感。就像一辆火车,钻过一个长长的山洞之后,外面突然就换了风景。之前远眺,看到的都是郁郁青青的大山,而现在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原。
新的阶段正徐徐展开,以一种不由分说的方式。
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